10月2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正式与我县金水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洽谈制定“挠力河红肚鲫鱼种质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县领导韩恩波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
据了解,“挠力河红肚鲫鱼”是黑龙江省的名贵鱼类,盛产于挠力河。鱼腹部呈黄褐色,以其个大、背高、体厚、肥满度好、含脂率高、味道鲜美而闻名于世,清代曾将其作为宫廷贡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开展红肚鲫鱼等名优鱼类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仅对鲫鱼物种的保护和养殖意义重大,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对于打响宝清淡水名贵鱼类珍品“挠力河红肚鲫鱼”品牌,建设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美丽宝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简介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北方主养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黑龙江流域和北方寒冷地区开展渔业生产、鱼病防治、资源调查等工作,从事包括鱼类增养殖、遗传育种、水产生物技术、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在职职工14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人,博士生35人,院首席科学家1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13名,博硕研究生导师21名。研究所内设机构13个,包括人事处、综合处、财务处、科研处、成果转化处、基建和资产处6个职能管理部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养殖研究室、资源研究室、环境研究室、信息中心、科学试验中心6个科研业务部门;服务中心1个科技支撑部门。所里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联盟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部级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院级实验室10个,院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还拥有科研实验及中试基地2个,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科学仪品和设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多年形成的优势与特色为基础,着力解决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形成了涵盖水产养殖技术、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水产生物技术、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5大研究领域15个专业研究方向的学科体系;出版专业期刊《水产学杂志》;与美国、俄罗斯、芬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日本、韩国、蒙古、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原大连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点。建所以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各级科研奖励17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8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冷水性鱼类研究和鱼类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1996年黑龙江所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2006年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中,全国排名21位,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中排名第8位。黑龙江所按照“突出特色、保持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把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产科研机构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20 电脑和手机网站: https:// www.naolihehongdujiyu.com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号):挠力河红肚鲫鱼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宝清县金水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公司地点:黑龙江省宝清县万金山乡挠力河畔金水湾(挠力河大桥东桥头沿岸边往南走1公里处) 邮编:155600